统计执法检查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4 07:22:28   浏览:868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统计执法检查规定

国家统计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令

  第9号

  《统计执法检查规定》已经2006年7月12日国家统计局第8次局务会议修改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局 长 邱晓华

   二○○六年七月十七日

  统计执法检查规定

  (2001年6月20日国家统计局制定 2006年7月12日国家统计局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科学有效地组织统计执法检查工作,保障统计法和统计制度的贯彻实施,维护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国家统计局派出的各级调查队是统计执法检查机关,负责监督检查统计法和统计制度的实施,依法查处违反统计法和统计制度的行为。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国家统计局派出的各级调查队应当分工协作、加强沟通,避免重复检查。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组织指导下,负责监督检查本部门管辖系统内统计法和统计制度的贯彻实施,协助同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查处本部门管辖系统内的统计违法行为。

  第四条 各级统计执法检查机关应当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切实保障统计执法检查所需的人员、经费和其他工作条件。

  第五条 统计执法检查应当贯彻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坚持预防、查处和整改相结合,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合法、公正、公开、高效地进行。

  第六条 各级统计执法检查机关鼓励对统计法贯彻实施情况的社会监督。国家统计局设立举报中心,受理社会各界对统计违法行为的举报。

  第二章 统计执法检查机构和统计执法检查员

  第七条 国家统计局法制工作机构负责统一组织、管理全国的统计执法检查工作。

  省及地市级统计执法检查机关应当设置专门的统计执法检查机构,配备专职统计执法检查员。

  县级统计执法检查机关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设置专门的统计执法检查机构。未设机构的,应当配备必要的统计执法检查员。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统计执法检查员。

  第八条 统计执法检查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贯彻统计法;

  (二)组织、指导、监督、管理统计执法检查工作;

  (三)受理统计违法举报,查办、转办、督办统计违法案件;

  (四)办理统计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事项;

  (五)法律、法规和规章赋予的其他职责。

  第九条 统计执法检查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坚持原则、作风正派、忠于职守、遵纪守法;

  (二)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三)具备相关法律知识,熟悉统计业务;

  (四)参加统计执法检查员资格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统计执法检查证。

  第十条 统计执法检查员的资格培训及考核由国家统计局统一规划、组织和管理,省级统计执法检查机关负责实施。

  第十一条 各级统计执法检查机关应当加强对所属统计执法检查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健全管理、考核和奖惩制度。

  第三章 统计执法检查的一般规定

  第十二条 各级统计执法检查机关和有关部门应当建立统计执法检查制度,综合运用全面检查、专项检查、重点检查等方式,进行经常性的统计执法检查工作。

  第十三条 统计执法检查事项包括:

  (一)是否存在侵犯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职权的行为;

  (二)是否存在违反法定程序和统计制度修改统计数据的行为;

  (三)是否存在虚报、瞒报、伪造、篡改、拒报和迟报统计资料的行为;

  (四)是否依法设立统计机构或配备统计人员;

  (五)是否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

  (六)统计人员是否具备统计从业资格;

  (七)统计调查项目是否依据法定程序报批,是否在统计调查表的右上角标明法定标识;

  (八)是否严格按照经批准的统计调查方案进行调查,有无随意改变调查内容、调查对象和调查时间等问题;

  (九)统计资料的管理和公布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有无泄露国家秘密、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和私人、家庭的单项调查资料的行为;

  (十)是否依法进行涉外调查;

  (十一)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四条 统计执法检查机关在组织实施统计执法检查前应当先拟定检查计划。检查计划包括检查的依据、时间、对象、内容和组织形式等。

  对未发现统计违法嫌疑的单位,同一统计执法检查机关每年对其实施统计执法检查不得超过一次。

  第十五条 实施统计执法检查,应当提前通知被检查对象,告知统计执法检查机关的名称,检查的依据、范围、内容、方式和时间,对被检查对象的具体要求等。

  对有统计违法嫌疑的单位实施检查,检查通知可于统计执法检查机关认为适当的时间下达。

  第十六条 检查人员进行统计执法检查时,应当先向被检查对象出示统计执法检查证或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执法证件。未出示合法执法证件的,有关单位和个人有权拒绝接受检查。

  统计执法检查证是实施统计执法检查的有效证件,由国家统计局统一印制,国家统计局和省级统计执法检查机关负责核发。

  第十七条 统计执法检查机关和检查人员具有下列职权:

  (一)依法发出统计检查查询书,向被检查对象查询有关事项;

  (二)要求被检查对象提供与检查事项有关的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账、统计调查表、会计资料以及其他相关证明、资料,进入被检查对象运用电子计算机管理的数据录入、处理系统检查有关资料;

  (三)进入被检查对象的业务场所及货物存放地进行实地检查、核对;

  (四)经统计执法检查机关负责人批准,登记保存被检查对象的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账、统计调查表、会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

  (五)就与统计执法检查有关的事项,询问统计人员、单位负责人和有关人员;

  (六)对与统计违法案件有关的情况和资料,进行记录和复制;

  (七)要求被检查对象将有关资料送至指定地点接受检查。

  第十八条 统计执法检查机关和检查人员对在检查过程中知悉的被检查对象的商业秘密和私人、家庭的单项调查资料,负有保密义务。

  第十九条 被检查对象和有关人员不得拒绝提供情况或提供虚假情况,不得使用暴力或者威胁的方法阻挠、抗拒检查,对统计检查查询书应当按期据实答复。

  第二十条 检查人员应当及时向统计执法检查机关提交检查报告,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或建议。

  统计执法检查机关对发现的统计违法行为应当分别以下情况予以处理:

  (一)统计违法行为轻微的,责令被检查对象改正,或者提出统计执法检查意见;

  (二)统计违法行为需要立案查处的,依照法定程序办理。

  第四章 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

  第二十一条 统计违法案件由各级统计执法检查机关负责查处。

  各级统计执法检查机关可以委托依法成立的统计执法队(室、所)等组织查处统计违法案件。

  第二十二条 各级统计执法检查机关及其直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统计违法行为,由该机关或监察机关依干部管理权限负责处理。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对在统计执法检查中发现的统计违法行为,认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当及时移交给同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处理。

  第二十四条 查处统计违法案件应当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适用法律正确,符合法定程序。

  第二十五条 查处统计违法案件的一般程序为:立案、调查、处理、结案。

  对在统计执法检查中发现并已调查清楚的统计违法行为,需要立案查处的,应当补充立案。

  第二十六条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统计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应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适用简易处罚程序,当场作出统计行政处罚决定。

  第二十七条 对下列统计违法行为,统计执法检查机关应当依法进行查处:

  (一)地方、部门、单位的领导人自行修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或者强令、授意统计机构、统计人员篡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的;

  (二)地方、部门、单位的领导人对统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

  (三)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参与篡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的;

  (四)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

  (五)拒报、屡次迟报统计资料的;

  (六)提供不真实、不完整的普查资料的;

  (七)在接受统计执法检查时,拒绝提供情况、提供虚假情况或者转移、隐匿、毁弃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统计报表以及与统计有关的其他资料的;

  (八)使用暴力或者威胁的方法,阻挠、抗拒统计执法检查的;

  (九)国家机关擅自制发统计调查表的;

  (十)违反统计法和统计制度规定,泄露国家秘密、统计调查对象商业秘密或者私人、家庭单项调查资料的;

  (十一)利用统计调查窃取国家秘密、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进行欺诈活动的;

  (十二)违反《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聘请、任用未取得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统计工作的;

  (十三)违法进行涉外调查的;

  (十四)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管辖发生在本行政区域内的统计违法案件。其中,在国家统计局派出的各级调查队组织实施的统计调查中发生的统计违法案件,由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管辖。

  国家统计局管辖在全国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或认为应当由其查处的统计违法案件。

  第二十九条 决定立案查处的案件,应当及时组织调查。一般案件调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重大案件应当组成调查组。

  调查人员应当合法、客观、全面地收集证据,不得主观臆断、偏听偏信,不得篡改、伪造证据。

  第三十条 调查结束后,调查人员应当将调查情况及处理意见报领导审批。重大案件的处理由统计执法检查机关的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

  第三十一条 统计违法案件审理终结,应当分别以下情况作出处理:

  (一)违反统计法律、法规、规章证据不足,或者违法事实情节轻微,依法不应追究法律责任的,即行销案;

  (二)违反统计法律、法规、规章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尚未构成犯罪的,由统计执法检查机关依法作出处理;

  (三)违反统计法,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统计执法检查机关在依法作出统计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及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第三十三条 统计执法检查机关在作出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二万元以上的罚款,对公民二千元以上的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统计执法检查机关应当依法组织听证。

  当事人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查处的统计违法案件要求听证,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或人民政府对较大数额罚款的额度有具体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四条 立案查处的统计违法案件,应当在立案后三个月内处理完毕;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办理期限的,应当按规定报经批准,但延长期不得超过三个月。

  统计违法案件处理决定执行后,予以结案。

  第五章 备案与报告

  第三十五条 下列统计违法案件应当在立案后十日内报上一级统计执法检查机关:

  (一)统计违法责任人涉及科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的;

  (二)对拒绝、抵制篡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行为的统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

  (三)使用暴力或威胁的方法阻挠、抗拒统计执法检查的;

  (四)群众集体署名举报或新闻媒介公开报道,在社会上造成较大影响的;

  (五)检查机关认为应当报告的其他案件。

  第三十六条 下列统计违法案件应当在结案后十日内向上一级统计执法检查机关备案:

  (一)给予科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行政处分的;

  (二)举行听证的;

  (三)经复议变更或撤销具体统计行政行为的;

  (四)统计行政诉讼案件;

  (五)经新闻媒介曝光的;

  (六)罚款数额三万元以上的;

  (七)立案后已上报上一级统计执法检查机关的各类案件。

  前款所列(一)(三)(四)项案件,应当在结案后三十日内由省级统计执法检查机关报国家统计局备案。

  第三十七条 国家统计局建立统计违法案件查处情况定期统计制度。

  统计执法检查机关应当定期向上一级统计执法检查机关报告统计执法检查和统计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统计执法检查机关责令改正,予以通报批评,并可以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提请有关机关给予行政处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在接受统计执法检查时,拒绝提供情况、提供虚假情况或者转移、隐匿、毁弃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统计报表以及与统计有关的其他资料的;

  (二)使用暴力或者威胁的方法阻挠、抗拒统计执法检查的;

  (三)不按期据实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的。

  企业事业组织有前款违法行为之一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的规定,由统计执法检查机关予以警告,并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个体工商户有前款违法行为之一的,由统计执法检查机关予以警告,并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九条 地方、部门、单位的领导人及其他责任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统计执法检查机关予以通报批评,并可以提请主管单位或监察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接受或不按规定组织实施统计执法检查,造成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重要统计数据失实的;

  (二)对抵制、揭发统计违法行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打击报复的;

  (三)包庇、纵容统计违法行为的。

  第四十条 统计执法检查机关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由主管单位或监察机关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瞒案不报,压案不查,包庇、纵容统计违法行为的;

  (二)不按法定权限、程序和要求执行公务,造成不利后果的;

  (三)违反保密规定,泄露举报人或案情的;

  (四)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

  (五)其他违法违纪行为。

  统计执法检查人员泄露在检查过程中知悉的被检查对象商业秘密和私人、家庭的单项调查资料,造成损害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并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本规定由国家统计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二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实施。《统计法规检查暂行规定》和《统计违法案件查处工作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延长转制科研机构有关税收政策执行期限的通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延长转制科研机构有关税收政策执行期限的通知

2005年3月8日 财税[2005]1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为进一步促进科研机构转制改革,经国务院批准,现就转制科研机构有关税收政策问题通知如下:
  一、对经国务院批准的原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242个科研机构和建设部等11个部门(单位)所属134个科研机构中转为企业的科研机构和进入企业的科研机构,从转制注册之日起5年内免征科研开发自用土地、房产的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执行到期后,再延长2年期限。
  对上述转制科研院所享受的税收优惠期限,不论是从转制之日起计算,还是从转制注册之日起计算,均据实计算到期满为止。
  二、转制科研机构要将上述免税收入主要用于研发条件建设和解决历史问题。
  三、地方转制科研机构可参照执行上述优惠政策。参照执行的转制科研机构名单,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和公布。
  四、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凡以前规定与本通知规定不一致的,按本通知执行。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粮油实行多渠道经营的补充规定

陕西省人民政府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粮油实行多渠道经营的补充规定
陕西省人民政府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业部关于完成粮油统购任务后实行多渠道经营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的通知》,已印发你们。现根据我省情况,再作如下补充规定,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粮食统购任务问题。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第一位的重要物资,必须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坚持统购统销政策,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三兼顾和以丰补歉的原则。分给各地的粮食征购、超购包干任务和省下达的以丰补歉多购任务,都是指令性计划,必须保
证完成。
二、粮食多渠道经营问题。对农民完成粮食交售任务后的余粮,允许粮食部门、供销社、农村其它合作商业和农民私人多渠道经营。以粮食为原料的工商行业和农村“四坊”、饮食业,可以自行采购粮食,加工成品出售。机关、部队、团体、学校、工矿企业、事业单位,也可以采购粮
食自用,但不得贩运。粮食多渠道经营和出县、出省贩运,应当以县为单位,在完成当季(即每年夏秋两季)粮食收购任务后进行。具体开放时间,由县人民政府确定公布。在当季任务未完成前,不准多渠道经营当季的粮食品种。
实行粮食多渠道经营以后,关于粮油议购议销由粮食部门统一经营的规定,议价粮油运输出境审批的规定,携带和邮寄粮食限额的规定,工商行业上市采购粮油要经过批准的规定,机关、团体、部队、工矿企事业单位不准进入市场采购粮油的规定,一律废止。
三、粮食部门经营议价粮问题。粮食实行多渠道经营后,粮食部门要发挥主渠道作用,进一步搞好议价经营工作,保证购回议价转平价所需要的粮食,并为国家掌握一些商品粮,做好市场调节工作。
(1)为了适应多渠道经营的新情况,做好粮食议价经营工作,各地、市、县在新的粮食年度开始前,必须建立和加强粮食议购议销公司,所需人员由粮食部门内部调剂解决。
(2)粮食议购议销公司是同级粮食部门领导下的企业单位,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以税代利。可以批零兼营,生熟兼营,可以自营,也可以搞联营和代营。
(3)基层粮站(所)不搞议价经营,但应给县级粮食议购议销公司代购代销。代购代销手续费的数额,由省粮食局另行规定。
(4)经营议价粮食所需要的流动资金,可以从粮食部门自有的流动资金中调剂一部分,其余由人民银行贷款解决。
(5)议购议销价格,根据“随行就布,有升有降,依质论价”原则,由县以上议购议销公司逢行掌握,不再报经物价部门审批。
四、油料多渠道经营问题。食用油脂、油料的多渠道经营,可以按照粮食多渠道经营的原则办理,但各地不搞议价转平价业务。设有规定统购任务的品种,允许常年多渠道经营。
五、市场管理问题。粮食部门要配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管好粮油市场。在集市粮价上涨时,要组织议价销售,平抑价格。
粮票是国家计划供应粮食的凭证。经营议价粮(包括熟食)的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准收取粮票,也不准用粮票周转经营。




1983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