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批准200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决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9 06:05:19   浏览:934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批准200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决定

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批准200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决定


2001-07-16

教研[2001]1号


  200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已经全部完成。现批准《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短语结构规则研究》等100篇学位论文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评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是《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组成部分,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鼓励创新,促进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脱颖而出的重要措施。各学位授予单位要以优秀论文评选为契机,在研究生中大力倡导科学严谨的学风和勇攀高峰的精神,鼓励研究生刻苦学习,勇于创新;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学科建设,完善质量保证和监督机制,全面提高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出贡献。


200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

论文编号
论文题目
作者
指导教师
学位授予单位

2001001
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短语结构规则研究
詹卫东
陆俭明
北京大学

2001002
印度梵文医典《医理精华》研究
陈明
王邦维
北京大学

2001003
流的稳定性猜测及相关问题
甘少波
文兰
北京大学

2001004
量子色动力学求和规则的若干应用-同位旋对称性破缺效应等
朱世琳
杨泽森
北京大学

2001005
叠氮甲烷光解动力学、稀土配合物分子内能量传递及储库分子水合物的理论研究
应立明
赵新生
北京大学

2001006
基于结构的药物分子设计方法
王任小
唐有祺
北京大学

2001007
参与大鼠阻力血管收缩和外周血压调节的α1—肾上腺素受体亚型
朱卫忠
韩启德
北京大学

2001008
细胞因子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中的作用
方平科
马绪臣
北京大学

2001009
论科学的人文价值
孟建伟
刘大椿
中国人民大学

2001010
论动态宏观视野下的交易费用分析框架
刘元春
林岗
中国人民大学

2001011
中国社会转型中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研究——环境社会学的一种视角
洪大用
郑杭生
中国人民大学

2001012
人载脂蛋白H与磷脂膜的相互作用及其膜结合态构象的研究
王少雄
隋森芳
清华大学

2001013
铁电陶瓷的电致失效力学
朱廷
杨卫
清华大学

2001014
光学子波并行处理技术及应用研究
冯文毅
金国藩
清华大学

2001015
饮用水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和消毒副产物特性研究
刘文君
王占生
清华大学

2001016
多属性决策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
刘树林
邱菀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1017
高速光通信系统及全光波长变换中的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
余建军
管克俭
北京邮电大学

2001018
猪肥胖基因(ob)和肥胖受体基因(OBR)cDNA的克隆与分析
戴茹娟
吴常信
中国农业大学

2001019
杨树种间耐旱性差异的生理生化基础研究
陈少良
王沙生
北京林业大学

2001020
人肝癌Be17402细胞系天然耐药及5-Fu获得性耐药的机理以及几种天然化合物逆转多药耐药的作用
黄敏
刘耕陶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1021
国际科学教育理论研究
丁邦平
顾明远
北京师范大学

2001022
从少体系统到多体系统:动力学和统计力学
郑志刚
胡岗
北京师范大学

2001023
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对音乐音响与其表现对象之间关系的心理学与美学研究
周海宏
张前
中央音乐学院

2001024
行政程序法研究
王万华
陈光中
中国政法大学

2001025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分析
盛斌
熊性美
南开大学

2001026
三种抗癌中草药的活性成分研究
胡柯
姚新生
沈阳药科大学

2001027
论政治责任
张贤明
王惠岩
吉林大学

2001028
固着磨料超精密高速研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杨建东
王立江
吉林大学

2001029
晚清西方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以1815至1911年西方地理学译著为中心
邹振环
周振鹤
复旦大学

2001030
半线性分布参数系统的精确能控性及某些相关问题
张旭
雍炯敏
复旦大学

2001031
用空间电荷谱研究GeSi半导体低维量子结构的电学特性
张胜坤
王迅
复旦大学

2001032
高分子分相动力学的理论和模拟
张红东
杨玉良
复旦大学

2001033
人凝血因子IX乳腺生物反应器研究
张克忠
薛京伦
复旦大学

2001034
维持肢体正常的运动与感觉功能所需最少神经根数的实验研究
陈亮
顾玉东
复旦大学

2001035
福建省胃癌高发现场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蔡琳
俞顺章
复旦大学

2001036
针刺的抗脑缺血作用与氨基酸类递质及一氧化氮的关系
赵鹏
程介士
复旦大学

2001037
南沙海区百余万年来的放射虫组合及古海洋学事件
王汝建
汪品先
同济大学

2001038
数控机床误差综合补偿技术及应用
杨建国
薛秉源
上海交通大学

2001039
结构动力缩聚技术:理论与应用
瞿祖清
傅志方
上海交通大学

2001040
显形问题的理论和数值研究
尤云祥
缪国平
上海交通大学

2001041
多发色团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其光致、电致发光性能研究
朱为宏
田禾
华东理工大学

2001042
垂体及垂体瘤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建立并从中克隆新基因
宋怀东
陈家伦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2001043
论反思性教学
熊川武
瞿葆奎
华东师范大学

2001044
高品质聚噻吩的低电位合成及其器件化
金士
薛奇
南京大学

2001045
伽玛射线暴与奇异星
黄永锋
陆炎
南京大学

2001046
硅基低维结构制备与性质
刘建林
郑有斗
南京大学

2001047
成器之道——先秦工艺造物思想研究
徐飚
张道一
东南大学

2001048
磺化酞菁和卟啉在二氧化钛纳米电极上的自组装及光电转换的研究
邓慧华
陆祖宏
东南大学

2001049
相位场干涉层析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姚卫
贺安之
南京理工大学

2001050
四唑衍生物及其配合物结构和性能的量子化学研究
陈兆旭
肖鹤鸣
南京理工大学

2001051
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与洁净煤制备研究
刘炯天
张荣曾
中国矿业大学

2001052
技术市场建构论略——一个理论框架及对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考察
常向阳
顾焕章
南京农业大学

2001053
无机基有机纳米复合发光材料制备与光谱学基础研究
钱国栋
王民权
浙江大学

2001054
亚热带土壤的磁性与氧化铁矿物学及其环境意义
卢升高
俞劲炎
浙江大学

2001055
半导体纳米材料的溶剂热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
李亚栋
钱逸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1056
尖吻蝮蛇毒金属蛋白酶结构、酶失活及蛋白水解机理的研究
龚为民
牛立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1057
企业剩余索取权:分享安排与剩余计量
谢德仁
吴水澎
厦门大学

2001058
水稻条纹病毒的病原性质、致病性分化及分子变异
林含新
谢联辉
福建农林大学

2001059
倒向随机微分方程与g-期望
陈增敬
彭实戈
山东大学

2001060
丝状真菌纤维素酶的结构与功能
阎伯旭
高培基
山东大学

2001061
郭店楚墓竹简思想研究
丁四新
郭齐勇
武汉大学

2001062
GP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及其质量控制
袁修孝
李德仁
武汉大学

2001063
金属注射成形石蜡基粘结剂和油基粘结剂性质的研究
李益民
黄伯云
中南大学

2001064
硫化矿磨矿-浮选体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与原生电位浮选
顾帼华
王淀佐
中南大学

2001065
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华南沿海的早期活动研究(1807—1851)
吴义雄
陈胜林
中山大学

2001066
含氮多齿配体的聚合金属配合物超分子的组装、结构及其性质研究
童明良
陈小明
中山大学

2001067
斜拉索及其系统动力特性在线监测与振动(半)主动控制
王代华
黄尚廉
重庆大学

2001068
刑事庭审制度研究
龙宗智
徐静村
西南政法大学

2001069
非线性动力系统的时间序列分析和随机共振研究
龚云帆
徐健学
西安交通大学

2001070
非保守耦合系统的统计功率流理论及其应用
王敏庆
孙进才
西北工业大学

2001071
鱼雷系统可靠性理论与方法研究
宋保维
徐德民
西北工业大学

2001072
开关电源DC-DC变换器研究
刘健
陈治明
西安理工大学

2001073
广义内插小波和递归内插小波理论及应用的研究
水鹏朗
保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1074
四元系冶金熔体组元活度解析的高阶亚正规溶液模型及其在钢铁冶金过程热力学预测中的应用
张晓兵
徐匡迪
上海大学

2001075
近场光学和光子晶体中电磁场的研究
李志远
顾本源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2001076
可活化富集稳定性同位素示综技术研究铬(III)在大鼠体内的代谢及其赋存状态
丰伟悦
柴之芳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2001077
大型球载望远镜高精度姿态控制及指向技术研究
叶祥明
艾国祥
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

2001078
抗癌活性皂甙的合成
邓绍江
惠永正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2001079
基因分析及相应的毛细管电泳体系研究
韩富天
林炳承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001080
生物活性寡糖的全合成及合成方法的研究
王为
孔敏祚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人民防空办公室收取人防工程使用费征收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人民防空办公室收取人防工程使用费征收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人民防空办公室《关于对人防部门收取的工程使用费继续给予税收优惠的请示》(〔1996〕国人防办字第92号)收悉。经研究,现对人防部门开发利用人防工程收取的人防工程使用费收入,征免企业所得税的问题通知如下:
一、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国发〔1996〕29号)的文件精神,人民防空办公室按规定开发利用人防工程所收取的人防工程使用费收入,凡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或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管理、全部用于人防工程建设的,可免予征收企业所得税。
二、企业(单位或个人)使用人防工程,从事经营活动,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应按规定计算征收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




1997年3月1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政府海关事务合作协定

中国政府 捷克和斯洛伐克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政府海关事务合作协定


(签订日期1992年7月21日 生效日期1993年1月7日)
                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政府(以下简称“缔约双方”),
  考虑到违反海关法的行为有害于双方国家的经济、财政和社会利益,
  考虑到贩运毒品和精神药物对公共健康和社会造成的危害,
  考虑到在对进出口货物征收关税及其他税费时进行准确估价的重要性,以及正确执行国家禁止或限制法令和管制条例的重要性。
  确信两国海关间的密切合作将有利于更有效地防犯违反海关法的行为,更准确地征收关税,
  考虑到国际机构促进双边互助,特别是海关合作理事会于一九五三年十二月五日和一九七一年六月八日拟定的《建议》,
  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条 在本协定中,
  一、“海关法”一词指由海关执行或实施的关于货物进口、出口或转运的一切法律或规章;
  二、“海关总署(局)”一词指执行海关法的海关中央机构,即,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的联邦对外贸易部海关总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第二条 缔约双方海关总署(局)将在本协定范围内密切合作,交流海关业务工作经验、交换海关法规、相互提供行政协助,以促进两国间的贸易和人员往来。

  第三条 缔约双方海关总署(局)将就下列范围内的情况进行交流:
  一、海关在国民经济与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二、海关对进出境货物、交通运输工具、旅客行李物品和邮递物品的监管方法;
  三、海关对各种保税货物的监管办法;
  四、海关在实施《协调制度》和新《估价守则》方面的经验;
  五、当前走私行为的主要特点、查缉方法及其成果;
  六、海关法规;
  七、海关管理的现代化;
  八、计算机及其他现代技术设备在海关工作中的应用;
  九、海关机构设置和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十、在国际海关组织中的工作经验和实施国际公约的经验;
  十一、其他缔约双方共同感兴趣的问题。

  第四条 在本协定规定的范围内,缔约双方海关总署(局)可以互派海关专家和海关培训中心的讲师进行业务交流。

  第五条 应缔约一方海关总署(局)的请求,缔约另一方海关总署(局)在其权限和能力的范围内,可对下列几种情况进行一定时期的特别监视:
  一、进出国境旅客中有违反请求方海关法嫌疑的;
  二、请求方海关总署(局)通报的有违法嫌疑的特殊货物;
  三、有违反请求方海关法嫌疑的车辆、船舶和航空器。

  第六条 缔约一方海关总署(局)可以主动地或应缔约另一方海关总署(局)的请求,向对方提供对查明某一违反海关法活动确有帮助的情报,尤其是关于麻醉药品、精神药物、武器、弹药和炸药以及具有历史、艺术、考古或文化价值的物品和应缴高进口税货物的活动情况。

  第七条 应缔约一方海关总署(局)请求,缔约另一方海关总署(局)应当向请求方海关总署(局)提供下列事项情报:
  一、作为附件随货物申报单递交请求方海关的官方文件是否属实;
  二、运抵请求方境内的货物是否系从被请求方境内合法出口;
  三、请求方的出口货物是否合法运入被请求方境内。

  第八条 按本协定规定交换或获取的任何情报、文件或其他信息资料,应当视作机密,仅用于本协定规定的目的,并受提供此项材料的海关总署(局)规定条件的限制;其机密性和商业上的隐秘性应受到请求方在本国境内取得的同类情报、文件及其他信息资料应受到的相同级别的保护。

  第九条 如被请求方海关总署(局)认为,请求给予的协助将侵犯该国的主权、安全或其他国家基本利益,或损害该国公私企业的正当商业利益,或与缔约方现行法规相抵触,可以拒绝提供协助,或者在一定条件下提供。

  第十条 如果必要,缔约双方可以轮流在两国举行海关总署(局)长级会晤。会晤的时间和日程由缔约双方海关总署(局)在会议召开前的足够时间内商定。

  第十一条 本协定范围内的合作应当由缔约双方海关总署(局)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
  缔约双方海关总署(局)可以用双方都可以接受的第三国语言直接联系。

  第十二条 本协定在缔约双方完成各自国内生效所需的法律程序,并相互通知,自后一方发出通知之日起第九十天生效。
  本协定无终止期限,但缔约双方中的任何一方,可通过外交途径以书面形式通知缔约另一方终止本协定。本协定自另一方收到通知之日起六个月后终止。
  本协定于一九九二年七月二十一日在布拉格签订,一式两份,每份都用中文和捷克文写成,两种文本同等作准。
  注:缔约双方相互通知已完成各自法律程序,本协定自一九九三年一月七日起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政府
   代     表           代     表
     吴乃文             赫尔诺夫斯基
    (签字)              (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