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国家测绘局2008年安全生产工作要点》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7 22:39:15   浏览:927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国家测绘局2008年安全生产工作要点》的通知

国家测绘局


关于印发《国家测绘局2008年安全生产工作要点》的通知

国测国字[2008]3号


局所属各单位:


  现将《国家测绘局2008年安全生产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国家测绘局


                           二〇〇八年二月十五日


  


  附件:


  

国家测绘局2008年安全生产工作要点

  根据国务院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按照国家测绘局党组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的要求,结合测绘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国家测绘局安全生产委员会研究提出2008年安全生产工作总体要求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国务院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指导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活动,加快源头治本,防范重大事故;加强宣传教育,全面提升职工生产安全素质;落实各级岗位责任,完善安全应急预案体系;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提高外业安全保障水平;健全安全生产联合监管机制,创建良好的测绘安全生产环境。


  2008年要着重抓好以下7项重点工作:


  一、贯彻会议精神,提高思想认识


  安全生产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事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2008年是我局建局以来生产任务最为繁重的一年,且大多数外业作业区海拔高、地形险恶、交通不便,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任务重,风险大。各单位要认真组织贯彻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落实国家测绘局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要求,要把会议精神传达到每个作业小组,落实到每个职工。要通过学习贯彻会议精神,提高思想认识,自觉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把安全生产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正确处理好安全与单位发展,安全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促进安全与生产的同步协调发展。


  二、普及安全知识,增强防范能力


  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实现安全发展,必须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宣传教育。各单位要针对本单位测绘安全生产工作特点,提高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主动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重大举措,要宣传推广先进典型和经验。要增强职工安全生产意识,普及事故灾难预防、避险、报警、自救、互救知识,提高职工安全生产自我防范能力。


  三、开展隐患治理,防范重大事故


  隐患是滋生安全生产事故的土壤,存在于安全生产的全过程,排查治理隐患必须持之以恒。国务院安委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决定把2008年作为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各单位要把隐患排查治理作为2008年的中心工作,做到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化、经常化。要全面排查测绘生产数据存储媒体、测绘资料档案库房及网络设备存在的问题,排查保障测绘生产的供电、供热、避雷、防盗等基础设施设备存在的问题,排查测绘生产各工序安全规章制度、现场管理等存在的问题,排查测绘职工劳动纪律、思想作风等存在的问题,还要重点排查外业生产有可能出现安全风险的各个环节,对查出的问题隐患,制定治理措施,加大治理力度,切实保障安全生产。


  四、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岗位责任


  安全生产连着政治、连着稳定、连着经济发展,更连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绷紧安全生产的弦。各直属单位及所属院(大队)、分院(中队、作业室)主要领导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要集中精力认真抓落实,切实负起责任;各级安全生产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加强检查督促,从严管理;测绘生产基层组织安全员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各项制度措施,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要切实做到安全生产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五、落实应急预案,做好应急救援


  各单位要认真总结本单位发生过的突发安全生产事件,继续健全和完善单位、院、中队、小组等各级应急预案,加强预案演练,并根据演练和应急实践,及时修订预案,增强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分工、流程的合理性。一旦发生突发事故,必须立即组织力量妥善处理并按规定及时、如实上报,要确保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把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要把防范严重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作为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完善预报、预警、预防和应急救援体系。承担西部测图、1:50000更新等重大测绘工程的单位要进一步加强与测区武警、测绘、医疗、气象等军地有关部门的合作和联系,进一步完善突发事故武警部队救援机制,完善派遣随队医生和向导等有效安全保障措施。


  六、夯实基础建设,确保外业安全


  要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工作,加快技术设备更新和改造步伐,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要根据测绘生产对作业环境、设备设施的要求,加大经费投入,改善作业环境,添置必要设备,保证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正常的经费,保障生产安全。配备重大安全设备向局呈报计划,逐步落实;小型保障设备,各单位、院都必须有必要的投入,确保安全生产的必备条件。


  各单位要把确保野外作业安全和作业人员安全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关心外业职工的身体状况,安排好外业职工的工余生活,处理好与驻地有关单位、群众的关系,保证测绘外业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确保外业职工人身安全。


  七、加强监督检查,合力齐抓共管


  要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推进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要通过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及时处理问题隐患,铲除滋生事故的土壤。


  安全生产涉及面广,工作复杂,需要各方面通力合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级安全生产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要积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监督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各级领导要大力支持并帮助解决安全生产监管人员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工会、共青团组织要围绕安全生产,发挥各自优势,开展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积极构建齐抓共管安全生产工作的格局。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2012年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中专门规定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诉讼程序,这可以说是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中有关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的规定,充分体现了此次刑诉法修改更加符合国际刑事司法发展趋势,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我国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的立法现状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首次在刑诉法中确立了“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并在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对于未成年人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规定的犯罪,可能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符合起诉条件,但有悔罪表现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设立,充分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进一步保护,也是我国对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有益尝试,具有积极的意义。根据上述条文,对未成年人适用附条件不起诉有着严格的规定,其仅适用于未成年人特定章节的犯罪。同时规定“应当听取公安机关、被害人的意见。”且如果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附条件决定有异议,“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起诉的决定”,这都确保了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不会被滥用。

  在此之前我国只有法定不起诉、酌定不起诉和证据不足不起诉三种不起诉情形,三者的不起诉决定都具有确定性,因而没有可裁量性。而本次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设立,不仅更好地保障了未成年人的权利,同时也能在实践过程中总结经验,将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推广开来,在起诉与不起诉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区,从而有效弥补我国现行不起诉制度的不足。检察机关在对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后,再选择对犯罪嫌疑人起诉或不起诉,不仅有利于司法资源的合理配置,也使执法办案更加人性化。

  二、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存在的问题

  本次刑诉法修正案正式设立了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使附条件不起诉不再是“违法试验”,而是“有法可依”。其设置比较合理,内容也较完备,具有较强可操作性。但具体规定仍有不完善之处,相关的配套制度尚需在今后的司法实践加以探索。

  1、设置上的不足

  首先,对附条件不起诉适用范围规定过窄。从现行刑法来看,法定刑在一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名本身就极少,而在刑法分则第四、五、六章中法定刑在一年以下的仅有两个罪名。从宣告刑来看,参照《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的从轻、减轻处罚幅度,对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而言,只有在其涉嫌贩卖少量毒品时,起刑点在3个月拘役至3年有期徒刑之间,才可能适用附条件不起诉。而对于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在刑法分则第四、五、六章中能达到附条件不起诉要求的罪名也是屈指可数,且都并非未成年人犯罪的高发区。

  其次,对附条件不起诉适用条件规定过于简单。“有悔罪表现”的条件显然更多的是考虑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保护,而没有充分考虑受害人的利益。且对于被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犯罪嫌疑人来说这样的规定也显得过于简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可能为求得“不起诉”而表现出良好的悔罪态度,但承办人员难以在短时间内对其是否真心悔过作出准确的评判。从而可能为犯罪嫌疑人逃避刑罚提供了条件和便利。

  2、监督制约机制的不完善

  修正案在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的适用对象、适用条件、考验期限、适用程序和撤销等方面都做了规定。但由于缺乏具体的操作细则,如比照适用相对不起诉的工作流程,由承办人员审查完毕,经分管检察长同意后,再经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既烦琐效率低下又透明度不高。同时,按照修正案规定“人民检察院在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以前,应当听取公安机关、被害人的意见。”但是没有明确给出被害人的救济途径和渠道,一旦被害人提出反对意见,检察机关是否能就此作出起诉的决定。且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的是检察机关,实施监督考察的也是检察机关,考验期满根据考察结果作出起诉与否决定的还是检察机关,这将再次引来“谁来监督监督者”的悖论。

  3、配套机制的缺乏

  修正案虽规定了被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考察期内应遵守的规定,但仅为四项较为笼统的义务,针对性不强、可操作性差。如果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不起诉前尚未羁押,在不起诉后又未受到任何非刑罚处罚措施,不免会使其对自身行为缺乏必要认识,认为即使犯罪也无需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进而放纵了犯罪。基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特殊性,出于矫治和教育的目的,在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以后,对其帮教、挽救工作必不可少。修正案规定“由人民检察院对被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进行监督考察”,要求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按照考察机关的要求接受矫治和教育”。但缺乏具体的未成年人帮教机制,由于人力、物力、财力有限,检察机关具体进行矫治、教育也不现实。

  三、完善我国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相关举措

  (一)适用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的范围与条件

  1. 扩大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适用范围

  我国《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现行《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四条规定,对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公诉案件,可以采用简易程序。且刑诉法修正案第二百七十七条也规定,对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可以适用当事人和解程序。由此可见我国的刑事法律对三年以下的犯罪均采取较为宽和的处理原则,体现了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因此,应适当放宽对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适用范围,对于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均可以适用附条件不起诉。这样与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比较协调,也减少了短期自由刑给未成年人带来的消极影响。

  2.建立适用附条件不起诉的调查评估制度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悔罪表现”应该通过三方面来判断:一是其过往的一贯表现;二是其实施犯罪过程中的表现;三是其在考验期中的表现。根据《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第十六条第四款规定,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审查起诉时,可结合社会调查。通过社会调查程序,可以全面了解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个性特点、社会活动等各种背景,从而为评判其在考验期悔罪表现的是否真实、自愿提供参考。

  除了进行必要的社会调查,在进行调查评估时还应考虑以下情况:(1)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主观危害程度,包括是预谋还是临时起意、是累犯还是初犯、是主犯还是从犯等。(2)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是否认罪,并真诚悔过,是否自愿向被害人赔礼道歉,并取得被害人谅解。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是否履行了赔偿、补偿等义务。(3)未成年犯罪案件的社会影响大小,其恶性程度及社会危害性是否突破大多数人对一般未成年犯的预期。(4)有无损害国家、集体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有无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其中尤其要考虑有无损害被害人的合法权益。(5)有无良好的帮教条件。

  (二)不起诉的监督制约机制

  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设立是检察机关自由裁量权的扩充,为防止执法的随意性,避免可能出现的起诉裁量权的滥用,制定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1.制度制约

  高检院应尽快完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或者出台相关司法解释,对未成年附条件不起诉的实施细则做出明确规定,探索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附条件不起诉办案制度和流程,从而对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采取有效的内部制约。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的设想:

  (1)配备专业化的检察人员办理未成年人案件。目前各地基层院大都尚未设立专门的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科甚至没有在侦监、公诉科内指定专人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而将未成年人案件混同于成年人案件。负责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审查起诉工作不仅要有专业的法学功底,更应熟知未成年人特点,并且具备的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既保证能准确地适用法律,又能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感化和挽救。

中国民用航空局关于租用外国飞机和直升机以及雇用外籍飞行(技术)人员在中国飞行的有关规定

民航局


中国民用航空局关于租用外国飞机和直升机以及雇用外籍飞行(技术)人员在中国飞行的有关规定

1984年12月26日,民航局

各管理局、工业航空服务公司、乌鲁木齐管理局:
为明确责任,严格手续,确保飞行安全,凡租用在外国注册的飞机和雇用外籍飞行(技术)人员作为教员或工作人员,在中国执行飞行任务,应按照我局一九八三年八月廿三日,以(83)民航办字第79号文颁发的六项暂行规则的精神办理。具体规定如下:
一、航空器的国籍登记证、适航证、机载无线电台执照以及飞行人员、维修人员的执照,应取得中国民航局的认可。在未取得中国民航局的认可证之前,不得执行飞行任务。中国民航局认可证的办理,由租机和雇用单位按上述暂行规则的要求,填报申请表,分别报请局工程司、科教司和航行司办理。
二、各单位与外国公司签订租机和签订雇用外籍飞行和技术人员合同时,应写明:
上述各种证件和执照,必须获得中国民航局的认可。否则,航空器不能在中国执行飞行或技术维修任务。
三、凡过去已租用的外机和雇用的外籍飞行和技术维修人员,没有按照上述要求办理中国民航局认可证的,如继续租用和雇用,应于一九八五年二月底之前,补办有关手续。否则,不能继续执行任务。
四、凡雇用外籍飞行员在机上执行任务,如担任机长或教员,应按照民航飞行条例第十一条的规定,对飞行安全和完成飞行任务负责。
五、各级航行调度部门对雇用的外籍飞行人员执行飞行任务时,应严格管理,并检查其对中国有关飞行的规章熟悉情况。如发现不符合上述手续或不了解我国航行规章,不应放行。
以上望遵照执行。